黄金炒股配资网
新学期刚开始一周,不知道大家都适应了没有。
感觉家长的适应期比孩子更长。
回不完的老师消息、开学前的准备工作、重新调整的作息。
当然,还有家委会的各项“任务”轰炸,更是让人手忙脚乱。
有时候真会生成一种在给家委会打工的错觉。
最近,广州一个父亲的聊天记录在网上疯转,把家委会推上了风口浪尖,让网友吵翻了天。
咋回事呢?
起因是在家长群里,家委会成员发布了一个群公告。
大概意思就是要每个人收300块钱作为预存班费。
收班费正常,家委会收也正常,可这流程好像不正常。
廖一帆同学的爸爸就提出了异议:
一年级刚开学,都没人通知投票,这个家委会怎么就成立了?
再者,预交班费他没意见,可是家委会必须征得每个家长的同意之后再做决定,而不是像现在这样,家委会先自己决定了,下个“通知”让家长去做,他觉得这样不尊重自己。
这话说得也在理。
家委会就是代表家长和学校沟通的组织,不管是选举还是工作都应该公开透明。
或许是这个爸爸说得太直白,场面陷入了尴尬,不少家长就出来打圆场。
有人说,家委会出力不讨好,都是为了孩子好,要相互理解。
廖一帆爸爸态度也没软:我在跟你谈家长的权利,你在跟我卖惨。
有人也替家委会鸣不平:人家开学的时候活可没少干,实实在在帮你办事情最后还落得一通埋怨,让人心寒。
而廖一帆爸爸越战越勇:就事论事,家委会就是不应该在没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下给我下指令。
眼看他不是善茬,有人试图结束这个话题。
但廖一帆爸爸继续开炮提出质疑:
校方没公布,家委会先指示上了,谁给家委会的权力?
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,更多家长出来表态和站队。
有人提到了要拿班费去交学校的空调费,这让廖一帆爸爸一下子抓住了漏洞。
收空调费可是违规的啊,学校怎么敢?
其实他想表达的就是一件事,不管是班费还是空调费,都不是钱的问题,而是不能违规。
这个时候群里的家长就差不多分成两派了:
多数替家委会说话,觉得廖一帆爸爸蛮横无理,上纲上线。
事情都是家委会办的,你不出力就算了还在闹。
更有几个寒心的家长,直接退出了家委会。
少数家长开始支持廖一帆爸爸,觉得他说得对。
家长要求家委会透明有错吗?廖爸爸的核心态度是家长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啊。
最后为了尽快处理好此事,家委会的负责人只好出来道歉,并收回了部分要求。
可事情远没有结束,没几天,廖一帆爸爸把学校和老师都给举报了。
不仅仅是因为这次关于家委会权力的争论,他还说因为自己的据理力争,导致自己孩子在学校被孤立,连开学大合照都不让孩子拍了。
就因为我敢于提出不公,我的孩子就要被穿小鞋吗?
不光是家长的意见难以统一,这事情闹到网上,也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争吵,谁也说服不了谁。
网友的意见,主要有两种:
第一种,是反对廖一帆爸爸的。
在他们看来,这个爸爸就是大家最不待见的那种刺头。
开学打扫卫生你去了吗?
帮助老师发通知你在吗?
什么都不做,又有什么立场质疑别人做的不好呢?
要是自己家孩子和这种人的孩子在一个班级,早就让孩子换班了。
这个爸爸就是那种典型的认死理的人,家委会帮助家长干了那么多事情,要是每件事都被人这么抠细节,那谁还愿意干?
只顾着自己爽,根本不在乎孩子在学校怎么做人,被孤立也是活该。
还有一种,是支持廖一帆爸爸的。
他们觉得,这本来就不是钱的问题,而是家委会越俎代庖,拿班费给学校交空调费,没有代替家长做决定的权利。
廖一帆爸爸只是做了很多家长不敢做的事情,如今的家委会早就变质了。
双方吵得不可开交,谁也说服不了谁。
事情越闹越大,廖一帆爸爸只能再次出面解释:
他从未否定家委会的劳动,只是质疑家委会不透明。
至于孩子被孤立没拍照一事,他说老师说是因为孩子自己不想拍,他也选择相信。
其实在我看来,这件事最大的问题,不是家长也不是家委会,而是老师。
作为老师,家长群里出现了矛盾应该尽力去缓解,而不是全程隐身,看着家长自己在斗。
家长既然提出了质疑,那老师就有去解释的责任。
可这个群的老师是怎么做的,不仅隔岸观火,锅都给家委会背了。
家委会维护老师被怼,她默不作声。
家长对工作表达不满,她也让家委会帮她承受压力。
其实很简单的一件事,老师公开家委会成员是怎么选的,预交班费的决定是怎么做的就可以,她非要用沉默激化矛盾把事情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廖一帆爸爸的不满,是老师和家委会的决定跳过了普通家长的不满。
家委会的不满,是出力不讨好,帮学校做了事情还要被骂的不满。
统一两者来看,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学校。
让家委会干本该老师做的事,才会产生权力的错位,这才是矛盾的核心。
为什么这件事会在网上吵得天翻地覆?
因为现在的家长真的苦家委会久矣了。
家委会本来是为了加强家校合作而设立,它的存在不是坏事。
某种程度上来说,家委会的统一管理,也能够让普通家长省一点心。
可问题的关键在于,现在的很多家委会性质已经变了。
它不再是服务学生的公益组织,而是相互攀比、讨好老师的小圈子。
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家委会成员,这里面可有不少勾当,很多家长挤破头都想抢着当。
很多家长根本不是热心肠想为班级做点实事,而是想利用全班家长的资源,方便自己巴结老师,让老师多关注自家孩子。
就像之前火上热搜的家委会送礼被调查的事件。
到了教师节,家委会拟筹备礼物包括5套化妆品、2套男士派克笔、7束花,共5000余元送给老师,要求群里的家长一起平摊。
很多家长利用家委会这小小权力给老师送礼讨好,让不少家长苦不堪言。
一边对老师溜须拍马,盼着老师多多关照。
一边一副小人嘴脸,对其他家长敷衍至极,让他们成为自己孩子的垫脚石。
花着大家的钱,慷他人之慨,为自己牟利,家委会的名声就是被这些人搞臭的。
家委会除了被骂送礼巴结老师,更是成了一些学校的附属机构。
说得好听,家委会代表家长利益监督学校,但多少家委会现在变成了学校的“工具人”?
之前东莞某学校,家委会要求每个家长捐30块钱给学校设立孔子像。
虽然学校回应说家委会自发组织,家长自愿捐赠,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真是家长自愿的吗?你敢不捐试试?
“自愿”二字,表面说得冠冕堂皇,但谁敢带头拒绝呢?
还有之前安徽铜陵,每个孩子收取2000块钱班费的闹剧。
一个班40个人,总额就是8万块。
什么班级一个学期能花8万块钱?
家长闹了之后才发现,不仅仅是教辅费用,就连急救器材、绿植的钱都要从班费里出。
收这么多钱、办这么多杂事,咋不干脆让家长出钱造学校呢?
有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:家委会存在就是为了方便学校收他们不方便收的钱。
学校没收费,是家委会发起的;
学校没强迫,是家委会自愿的。
学校反正没责任,一切背锅的是家委会。
家委会就像是皇帝的新衣,谁也不敢真的说皇帝没穿衣服,因为没有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排挤。
其实,家长群就像一根链条,死死捆住家长。
孩子在学校里还要生活,要和老师朝夕相处,谁也不愿意自家孩子因为这一点钱被看不起,被穿小鞋,最后只能随大流,忍忍就算了。
写到这里,既无力又无奈。
家长爱子心切,才会如此被拿捏,被压榨。
其实想想,以前我们的学生时代不也很好吗?
不用每天打卡,不用家长跟在学校屁股后面忙乎,更没有家委会在群里发号施令。
每天放了学,写完作业就自由自在的,到田间地头上玩耍,我们活得也很幸福。
现在生活好起来了,反而家长越活越累了。
教育本应是社会进步的阶梯,而非家长与学校的角力场。
当“自愿缴纳”的班费演变为强制摊派,当家委会沦为学校的“收费白手套”,教育的纯粹性便被功利化的链条层层捆绑。
希望大人世界的勾心斗角,别再污染孩子生活的这片净土了。
PS.碎片化时代,坚持原创不易,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【赞】+【在看】,你的支持就是继续创作的动力!
识别二维码 ★ 关注桌子
推荐阅读(点击蓝色小字即可):
本文编辑:鱼鱼鱼,排版:造梦。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。
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场的人都可在这里相逢。我是桌子,谢谢你的阅读。
光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